早發性兒童齲齒指引-2018 曼谷宣言[1]

   學齡前幼童齲齒一直是一個神秘且棘手的疾病,為何有些小孩明明受到良好的照顧、卻有一口爛牙,有些小孩卻能倖免?明明是同住的兄弟姐妹,口腔狀況卻也可能大不相同?臨床醫師很早就開始關注幼童的齲齒現象,但是背後的病因卻眾說紛紜。1911年時就有學者以 “ comforter caries”(comforter指的是類似奶瓶、可存放飲料的小容器)稱呼幼童的齲齒,1962年開始使用 “ nursing bottle mouth”,也有 “Baby Bottle Syndrome”、“Nursing Bottle Caries”、“Nursing Caries”、“Baby Bottle Tooth Decay”等俗稱[2,3,4],這些稱呼將學齡前幼童齲齒歸咎於使用奶瓶[3,4],中文一般俗稱為「奶瓶性齲齒」。臨床觀察奶瓶性齲齒常出現在上顎前牙區或上顎第一乳臼齒,下顎第一乳臼齒也偶有發現,但下顎前牙卻很少見[4],長久以來研究者認為齲齒好發位置跟吸奶

想要閱讀完整文章與影片嗎?歡迎你加入暢讀知識家-最多元的牙醫師知識訂閱
點此了解會員訂閱方案

訂閱
通知關於
guest
0 Comments
Inline Feedbacks
View all comments